暗涌之下,每天都有新的新闻,每天都有无数遗忘,一天过得比一天快。
大国博弈才是这个世界的主线,最近一周有洛佩西访台计划,连“猴痘”在美国科学界早就弥漫着浓厚的政治正确氛围,这种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流行事件,依然是博弈的一部分,2个月前,世卫组织还在极力否认。
2022年半年已经过去了,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阴云密布。以恒大为代表的民营房企濒临绝境......那么,酒旅业不能跳出大形势来考量与研讨。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酒店业如何稳定发展,是否存在系统性危机?看似不确定的未来中有哪些必然的规律值得去把握?
不仅仅是酒店行业,都正在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阶段。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确定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就叫做“穿越不确定”。
截至发稿日,酒店业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
首旅酒店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亿元至-4.2亿元,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为2022年上半年疫情多点散发,受此影响,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旅游和商务出行均受到较大影响,对酒店行业正常经营造成冲击。
锦江酒店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至-1.5亿元,业绩变动原因主要包括,2022年上半年,国内休闲旅游及商务差旅消费需求受到限制,短期内对公司旗下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运营造成影响。
华住集团最新披露的2022年第二季度酒店经营初步业绩同样不乐观。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住在营酒店(不包括征用中酒店)综合日均房价为218元,同比减少14.5%;综合入住率为64.6%,同比减少17.7个百分点;受日均房价和入住率的影响,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41元,同比减少32.9%。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
而行业具体到酒店单体的经营情况如何呢?
从“饭店经营数据统计查询系统”(HSA2.0)所统计的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全服务型饭店经营数据里(包括360家次豪华型饭店和480家次高档型饭店),统计结果摘录如下:
从这些数据来看:疫情背景下,消费者会首先考虑搁置相对非刚需、低频、高客单价的旅游消费产品。
要想搞清楚酒店行业为什么会走到今天,首先需要搞清楚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而是一架被赋予了特殊历史使命,用来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马车”。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二十年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到今天终于走到了它的转折点,酒店行业红利尽失。那问题就逐渐清晰,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第一个问题,过去几年我们常听到的“新常态”是什么?
背后指向的是一种效率和公平的再平衡,于是我们看到“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将重心从乡村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民营企业不断暴雷,总的来说还是在大家的认知范围内。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听到“中字头”与“国字头”暴雷?这就谈到了国企与民企的问题。
在中国,媒体经常使用“民进国退”这样的词来渲染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事实上,国企和民企绝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互相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生关系。
一般来说,长远的战略在短期内都是不经济的。
将心比心,民企很难在不经济但是重要的战略性行业内进行投资。华为或许是个例外,但是华为的战略决心也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对于国企来说,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融资成本很低、政府可以对品牌进行背书、对规划影响能力比较高以及抗风险能力高。因此,下一步国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个问题,对民营的酒店企业而言,就没有机会了吗?
日本的经历,对于理解当前我国消费现状而言,显然是有启示意义的。新冠疫情的发生,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国的消费格局。
对于酒店业的消费来看,心境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在消费决策中变得更为理性,除了品牌之外,还要从品质、渠道、价格、服务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索,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这便是媒体口中的“精研型消费者”。
如果以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作为度量指标,不难发现,当前我国人均GDP大体相当于日本1985年的水平,而人口老龄化程度与日本90年代初期相当。
伴随着“千禧一代”与“Z世代”的日渐成熟,结论与人们的认知也是相吻合的:
1、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名牌商品与奢侈品,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这其实也算是消费心智更为成熟的体现。
2、疫情期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疫,让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在“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思路下,我们将更加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寻求发展。
这些对于本土酒店品牌的崛起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这样的趋势演变下,国货品牌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总之,希望我们的这些分析和建议,能够为大家对于未来的判断提供一些底层逻辑上的认知,因为认知是共识的前提。
国家未来的30年,也是我们企业面对的30年,也是我们个人面对的30年。希望我们都可以把握住新的趋势和机会,顺势而为,穿越不确定的时代,寻找确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