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屹立香港旅游界长达56年的“康泰旅行社”终于撑不住,走上了清盘之路。根据其母公司透露,“康泰旅行社”负债6813万人民币,总资产则只余98万人民币,资不抵债,救无可救,无奈忍痛壮士断腕。今年1月份,另一间广为陆港两地市民熟悉、曾经生意滔滔的“星晨旅游”已经倒闭清盘,至于其它中小旅行社则已在更早之前灰飞烟灭。如果称香港旅游公司现正被团灭,此言并不夸张,但未来的形势恐怕会更差。
1
香港旅游业人士哀鸣,市民以为特区政府放宽入境检疫措施后旅游业会复苏,属于美丽的误会。这主要是因为以往占入境团队比例超过7成的内地旅行团因陆港未能正常通关而裹足不来,入境旅客因此仍然极为稀疏,航空公司的航班机位数目也因而未见增加,未来的情况极不乐观。
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实施0+3检疫至今超过一个月,轻微增加的访港旅客数目主要是商务及探亲,‘入境游’却未见起色,对旅游业界的帮助几乎是零,连‘吊盐水’也谈不上。宽松的入境检疫措施反而导致港人纷纷外出旅游,造成了香港正在向港人的热门旅游地区如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输血’的现象,与政府当初的初衷大相径庭。另一个负面效果是,染疫旅客人数因此大幅度增长至每天3、4百人,导致日感染总人数突破6千大关。
旅游业在疫情下已苦撑3年,弹尽粮绝。正常人都知道,地广袤,人众多,经济强、血浓于水的内地才是香港命脉所在,不是自顾不暇的西方或其它国家。香港如果不如澳门一样汲取内地的成功经验,朝着动态清零的方向走,就永远无法与大陆正常通关。“康泰旅行社”倒闭再一次向全社会敲响醒钟,再这样蹉跎下去,不单是旅游业,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被拖垮,到时候欲救也无从。香港回归边境首席联络官,前香港警务处总警司曾财安如是说。
这是旅游业三年疫情下的一种常态,从香港旅游业再看内地旅游业,可能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在出入境游处于“闭关”的现状下,依赖出入境的相关旅游业态与企业基本处于躺平现状。拿康泰旅行社母公司凯撒来说,根据刚刚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94万元,同比减少5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60万元,同比增长0.28%。
前三季度,ST凯撒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减少63.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9亿元,同比减少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12.15%。
持续亏损是凯撒将康泰破产清算的直接原因,而主营内地与香港旅游业务的康泰在目前现状下,无法正常开展相关业务。
2
进入2022年开始,内地各地受疫情影响,跨省等远途旅游受到直接打击,在夏季出现短暂的恢复性爆发,但是昙花一现,随着多地出现疫情反弹,“静态管理”这种模式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地轮转。在9月出,财新社统计,当时就有超过30个城市和地区处于静态之下,覆盖人数达6500万人。
而在目前,河南郑州,西北数省,西南部分省及地区依旧长时间处于静态之中,受影响范围更广。据酒店观察网此前统计,九月全国有近5万家酒店民宿等处于静态管理覆盖之下,而在当下,我们也预测有数万家酒店民宿公寓依旧受到静态影响。
而非静态的地区和城市,由于跨省与跨市流动受限,酒店旅游业依旧没有明显的客流,整个十一七天长假,著名景区九寨沟仅接待游客200余人,要知道在正常年份,九寨沟年接待游客是达到过500万的峰值,进一步催生了周边酒店、民宿及餐饮及其他产业的增长,相比曾经每日数万人的客流,当下确实进入了酒旅行业的“至暗时刻”。
拿主要城市举例,成都地区目前的酒店平均入住率均低于50%,全国整体的酒店入住率也低于这个数值,酒店人一目了然可以算出,低于这个数值的酒店极少是处于赚钱的状态,不亏是最好的结果,而持续亏损则是常态。
苏州某品牌民宿钱老板向我们透露,他的民宿酒店在今年正常开业时间仅有3个多月,其他时间要么是静态,要么上半年因上海疫情影响无客可接。民宿产品因过去两年内循环和周边游的兴起而赚到了一些小钱,但今年连周边游都指望不上,整个长江三角洲的民宿度假产业,主要依赖于上海客源,而上海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加上目前城际省际出行的管控,出沪游客锐减,造成整个华东主要度假目的地和酒店民宿客源减少,原本依靠周边游挣的一些利润今年全部亏损进去。
除了个体,有规模的连锁集团也撑不住了,美豪酒店因为长时间资金链危机卖身同程艺龙,晗月酒店集团资金链也早已枯竭,一直在寻找买家,奈何负债规模和其他原因至今未找到合适买家。华住等三巨头上半年联手亏损15个亿。但另一组数据来看,国际品牌受国际旅游的快速反弹,各大集团上半年均实现盈利并有可观的增长。
3
疫情的影响不仅在于酒旅业,航空交通消费等领域也受损严重,此前我们披露的今年航空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数据非常惨淡,不及往年的一半。
会展业也受损严重,拿酒店业的展会来讲,一年一度的酒店行业展会要么一直后延,要么缩减规模落寞开展。各酒店媒体举办的相关论坛也都未能准时开办。因需错开两会,如环球旅讯峰会和高参举办的论坛以及酒店观察网举办的首届文旅酒店品牌发展峰会都将日期定于年底,但是否能如约而至,各举办单位都捏了一把汗,但规模和参与人数都将会受直接影响。
本寄希望于两会之后的政策调整来缓解各行业的损失愿望可能要无限期推迟,目前还没有持续放松管控和调整动态清零的时间表,故而部分旅游业人士处于悲观情绪蔓延,目前无法寻找到更佳的解决方案。
在当下行业背景下,打鸡血似乎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只能靠祈福来希望至暗时刻的早日结束。而对于产业调整来讲,可结合止损及分流等其他办法,保行业、保公司、保老板、保员工,尽最大力量做好不确定时期的长期规划,从而能迎来确定的时代。疫情三年,给所有行业的最大贡献,就是警示与惊醒,永远要保持一颗长期主义的清醒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