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诸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纺织服装行业成本端承压,叠加需求低迷,成本难以传导至终端消费,中间产业链利润受到影响,整个行业出现了“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景象。
一、上半年行业发展特点总结
1.棉价与化纤价格齐高,纺织行业成本支撑强劲
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形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商品之王”原油价格显著上升,其下游化纤原料PX、PTA价格跟随原油价格显著上涨,乙二醇与原油相关系数远低于前两者,价格维持平稳。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半年PX及PTA价格较年初分别累计上涨55.9%、36.7%,其下游的主要产品涤纶长丝价格累计上涨约为20%,其余产品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棉纺方面,国内棉价受国际棉价影响,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持续高位运行,目前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2022年上半年,由于原油及资源类价格高涨,诸多纺织原料处于成本主导价格的逻辑中,基本面对于纺织原料价格的影响减弱,纺织原料价格跟随成本变动。
2.需求不佳限制终端需求,各方因素逐步好转
今年以来,受各方因素影响,居民的工作流动性降低,部分居民的收入减少,对生活费用担忧增加,叠加“居家办公”模式的影响,对服装升级的消费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出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土豆经济”现象,即人们的支出更加谨慎,主要用于“土豆”等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对于服装等非必需品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整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纺织服装类商品零售总额总体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一方面在于去年同期纺织品零售值较高,使得基数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局势动荡及国内防疫等因素,居民倾向储蓄,减少对服装、纺织品类非必需品的消费,4月份之后随着突发事件缓解,居民线下消费逐步恢复,带动服装等需求逐步好转。
3.“高成本”与“低需求”两面夹击,成本传导不畅
理论上来说,高涨的成本会通过产业链逐步向下传导,从而保障各个环节的利润。但在需求不佳的情况下,终端产品市场价格可能会陷入“有价无市”的艰难困境,终端消费商家为了保障销售顺利,势必倾向于稳定价格或降价销售,以保障终端销售的收益;其次,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原料在终端销售中的比例不到20%,高涨的原料成本难以顺利传导至终端服装及纺织品销售,因此,中间产品的生产必然要承受高成本。从图6中可以看出,相比下游的纺织业,处于中间位置的化纤产业链利润下降幅度更大,承担了更多来自成本端的压力。根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PTA行业多数时间亏损。
为了缓解亏损压力,多数企业选择降低开工率,从图8及图9可以看出,3-4月份,聚酯及下游纺织行业的开工率均显著下降,5月份以来有所好转,但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4.国际需求稳定,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
从纺织品出口来看,2022年上半年1、3、5、6月份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在国内需求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出口情况相对乐观。一方面在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的份额较大,202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约为43%。国际需求较为稳定,虽然存在地缘局势不稳定等影响,但整体可控,对于纺织服装需求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具有一定韧性,二季度积极复工复产,保障了出口的供给。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以及人民币贬值对于纺织服装的出口额也有一定提升作用。国际需求的相对稳定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内需求低迷的影响,缓解了化纤-纺织产业链的供需矛盾。
二、2022年下半年预测: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有望回归供需面
下半年来看,成本端压力有减弱趋势,成本高涨对于化纤-纺织产业链的影响将减弱,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有望回到供需面,其中需求是关键因素,预计随着纺织服装消费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需求端对于市场的支撑作用将增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纺织服装是典型的非必需品,居民的消费意愿对纺织服装及其上游产品的需求具有显著影响。6月末,我国住户存款规模为11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央行近期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这比上季度抬升了3.6个百分点。这显示居民更倾向储蓄而非消费,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在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下,下半年纺织服装行业难以重现高增长,但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行业需求会得到一定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