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游原料价格重心提高,原油期货大涨的刺激下,涤纶长丝市场成交重心价格被迅速推高,大部分涤纶长丝产品价格出现了连续多日50-100元/吨的上涨。但就近期的市场反映来看,追涨情绪并不浓厚,更多的市场人士认为这仅仅是一次短期补仓,终端市场是否回暖仍有待观察。
明年首季订单仍疲弱
受疫情反弹及相关防疫措施影响,9月中国制造业生产、需求走弱,行业景气度在收缩区间继续下降。9月30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8.1,较8月下降1.4个百分点,与5月持平,同为五个月以来最低。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的9月制造业PMI录得50.1,回升0.7个百分点,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处于扩张区间。
今年1-8月,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27.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再次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与活力。但8月份出口增速为8.6%,与7月相比下降7.9%。
部分企业反映订单减少。比如,浙江湖州优淘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今年6月以后的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一半,全年销量预计“至少降低30%”。
长丝织造协会:五大问题困扰纺织企业生产经营
另外从近期长丝织造协会调研结果来看,因国际政治冲突、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影响,纺织产业内外销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行业发展环境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困难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价格震荡
受俄乌冲突影响,原油价格波动明显,导致化纤原料价格震荡,企业利润空间难以把握,原料备货谨慎,部分订单只能延迟交货或取消,企业生产计划性较差。
2.市场需求偏弱
从内销市场来看,在疫情封控、消费信心走弱、消费场景受限的背景下,中低收入消费群体缩减非刚需开支,服装产品表现低迷。家装行业受限,墙布、窗帘、床上用品等家纺产品需求不足。
从出口市场来看,地缘政治紧张,欧美通货膨胀“爆表”,对纺织品的进口力度收紧。许多企业反映,目前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已有缩减,较2019年差距较大。
3.交通物流受阻
疫情影响下,物流受限、成本上涨,一方面阻碍上游原材料运输,另一方面影响产品交期,为企业生产运营带来风险。
4.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
因市场需求下降,普通低档产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只能依靠低价来销库存、保生产,经营销售难有突破,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依靠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企业往往容易出现经营困难,暴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5.用工问题
企业面临用工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订单不足导致开机率下降,企业存在一定的员工流失风险,另一方面今年虽然招工并未出现往年的困难,但一线工人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工人短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出现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来源:长丝织造协会、第一财经、财新网、证券日报、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