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政策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九条政策措施的通知》,重磅政策如下:
大额资金补贴
推动新疆纺织产业新一轮变革
1.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最高补贴3000万
单个纺织服装生产类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2.混纺类固定资产贷款,最高补贴1500万
新建或从疆外转移的混纺纱及混纺织布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贷款利率可享受50%的财政贴息,最高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浮20%计算,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3.服装、家纺、针织等终端产品固定资产贷款,最高补贴2000万
新建或疆外转移的服装、家纺、针织品等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贷款利率同样享受50%的财政贴息,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4.纯棉转混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最高补贴300万
在疆纺织企业实现从棉纺向混纺转变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获得实际投资额50%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5.数智化改造,最高补贴150万
支持服装、家纺、针织等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获得国家卓越级、先进级、基础级智能工厂认定的企业,分别可获得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
6.产业集群扶持和创新平台建设,最高补贴500万
纳入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培育的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同时,支持重点纺织服装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共建纺织产业研究院、设计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每个每年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补贴。
7.精梳纯棉纱或棉混纺产品销售,每吨最高补贴200元
纺织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精梳纯棉纱或棉混纺纱,根据纱线支数,每吨可获得50元至200元的销售补贴。
8.国际纺服中心建设与平台公司扶持,最高奖励5000万
支持有条件的地(州、市)建设以向西市场为重点的国际纺服中心或吸引规模化平台公司落地,按照中心或平台入驻企业年销售额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每个中心或平台每年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
9.闲置厂房改造与招商支持
盘活改造现有闲置厂房用于织造、服装服饰、家纺、针织等生产加工,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招商政策给予支持。
新疆纺织新政的意义
新疆此次重磅推出九条政策措施,核心在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告别低支纱、纯棉为主的单一结构以及产业链边缘化的传统定位,大力扶持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及面向“向西市场”的国际纺服中心或吸引大型平台公司落地,目标是构建一条覆盖全品类、集群效应显著、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完整产业链。
1.告别单一低支纱和纯棉依赖,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新政通过支持混纺技改(最高补贴300万)、混纺固贷(最高补贴1500万)及高支精梳纱销售(每吨销售补贴50-200元),引导产业向高附加值、多元化品类(高支纱、混纺)迈进,推动新疆纺织产业构建覆盖全品类的完整产业链,突破“原料基地”固有印象。
2.告别边缘陪衬地位,推动产业链地位重塑
新政着力解决产业集群薄弱问题(国家级产业集群补贴200万),旨在彻底改变其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内地“原料供应地”或“初级加工厂”的边缘角色,大力支持服装、家纺、针织等终端环节落地(最高补贴2000万)及闲置资源盘活,目标建成产业链完整、集群效应突出、自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摆脱对沿海纺织集群的依附。
3.构建国际枢纽与产业生态,实现自主崛起
新政通过强力支持建设面向“向西市场”的国际纺服中心、吸引规模化平台公司落地(最高奖励5000万元/年)、扶持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奖励200万/100万)以及补贴产学研共建创新平台(最高500万/年),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强化国际连接与创新能力,推动新疆从依附内地产业的“陪衬”跃升为立足本土、辐射欧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数个“新疆首家”密集上线
见证新疆纺织产业的跃迁
新疆首家混纺涤纶企业投产
2025年3月6日,新疆首家混纺涤纶企业——新疆源峰纺织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实现全面投产,首批32吨产品举行发车仪式,同日,二期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建设12万锭多功能混纺纱线,预计于今年10月前建成投产。
新疆首个绿色植物新材料项目签约
2025年6月16日,新疆鸿泰鼎绿色新材料纺织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新疆巴州尉犁县,项目填补了全州乃至全疆绿色植物纤维纺织新材料产业链的空白。产业园占地约2980亩,建设年产45万吨的罗布麻莱赛尔纺织新材料项目,配套建设200万锭纺纱项目、2000台织机项目、2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年产2万吨特种功能性纤维项目和罗布麻深加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