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冲击下广东纺织企业的破局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09 19:33:53 浏览次数:25

关税冲击下广东纺织企业的破局之路

一、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应对短期困境,谋划长期发展

成立于 1980 年的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在此次美国关税冲击中受到波及。关税导致公司成本大幅上涨,尽管公司试图与上下游客户协商分担成本,但阻力较大,若客户不取消订单,损失几乎难以避免。目前,公司对美业务暂时停滞,预计未来 3 个月也无新增订单,对美整体业务规模量几乎下降了一半。4 月 3 日 34% 关税政策落地后,在手订单的利润亏损已显现。

面对出口转内销的现实困难,因不同人种服装存在尺码差异,公司在手订单货物在国内市场销售较难,于是转而发掘欧洲市场和南美市场,寻找相同人种的市场进行补充。

不过,公司认为这批美国订单的应对和消化只是短期困难。从长期来看,公司一直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早已推进多元化市场布局,并制定了国际化供应链建设的长期策略。今年,公司将有更多业务团队走进柬埔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还会积极参加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展会,进一步把握 RCEP 等多边合作框架和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全球市场机会,凸显长期战略的正确性。

二、溢达集团:从困境中崛起的破局典范

位于佛山的溢达集团曾遭美国制裁打压、丧失订单,其破局之旅为当下受关税冲击的企业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典范。

5 年前,溢达因在新疆投资建厂,被美国捏造 “强迫劳动” 谎言,禁止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陷入绝境。在美国的极限施压和 “二选一” 抉择中,公司在厂区门口悬挂 “长绒棉捍卫者” 海报,坚定选择不放弃新疆棉原料,退出欧美市场,寻找新发展空间。

溢达的根基不仅是源头的长绒棉,从 1978 年集团成立到 2000 年,已完成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纵向闭合,从棉种研发到成衣制造,再到品牌输出,全产业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使其有底气向不平等的贸易规则说 “不”。

从依赖欧美订单、为国际品牌代工,到拓展国内市场、培育本土品牌,溢达的转型既是迫于外界压力,也是内驱力使然。作为早就被遏制打压的 “过来人”,他们用 5 年时间迅速转身,实践表明,只要不放弃根基,中国企业既能 “借船出海”,也能 “自主航行”。

在关税冲击的挑战下,广东纺织企业正以不同的方式积极破局,无论是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多元化市场布局,还是溢达集团的全产业链自主发展与国内市场拓展,都展现出中国纺织企业在困境中的韧性与智慧,为行业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享至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