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酒店市场,在供需侧及产品端的发展态势

发布时间:2023-05-23 07:41:49 浏览次数:311

从重庆这座城市的性格底色与产业发展出发,解析重庆酒店市场在供需侧及产品端的发展态势,对这座网红1.0城市的未来住宿产品打造方面予以启发。


2022年12月发布的《MVI中国酒店市场价值指数三十城榜单》显示,重庆以71.56的cMVI指数,位列「中国酒店市场价值指数三十城榜单」第十位。


这座曾凭借独特的地貌环境与成功的城市营销一炮而红的初代网红城市,随着「网红城市」名号争夺战场硝烟的弥漫,开始面临着流量过后一场有关「存与立」的挑战。


浩华管理顾问公司顾问李倩女士,从重庆这座城市的性格底色与产业发展出发,解析重庆酒店市场在供需侧及产品端的发展态势,对这座网红1.0城市的未来住宿产品打造方面予以启发。



不赛博,但朋克的老江湖


崇山峻岭、爬坡上坎,以及连高德地图都容易被绕晕的九曲十八弯立交桥等独特的地貌与建筑元素所构筑的城市形态,让重庆收获了「8D魔幻城市」与「赛博朋克之城」的称誉。


然而,重庆其实并不像真正的赛博城市那样,生长于充满冰冷科技感和类未来城市的概念,而是被豪爽热辣的市井生活与充满江湖义气的重庆人,赋予了有温度的城市底色。



或许正是这样的「反差萌」,使之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地。近几年在磅礴的线上营销下,重庆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今年五一也再次位列最火热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十,旅游需求流量始终十分充裕。


但是,近年各大城市的旅游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既有成都、长沙、西安等其他二线城市的热门依旧,又有淄博等小众城市的异军突起。


客源被不断分流的背景下,重庆的旅游产品仍以休闲观光游型产品为主,新颖且具备深度的体验型产品相对缺乏,导致人均停留时长受限且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增长乏力,市场流量型特征显著。


资料来源|厚海数据平台·产业地图

& 携程·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


而另一方面,重庆作为西南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也十分突出。近十年来,其GDP总量持续递增,并在去年超过广州,排名跃居全国第四。


资料来源|厚海数据平台·产业地图


但和姊妹城市成都相比,其产业结构似乎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作为西南地区传统的工业重镇,重庆的第三产业在同等级城市中起步较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规模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引聚高端商务需求的能力。


流量过后,初代网红何去何从


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脉络同样也勾勒出了重庆酒店市场的画像。纵观其近五年的发展态势和业绩表现,在流量经济的作用力逐渐消散的过程中,市场中的「危」与「机」也初露端倪。


供给侧发展前景总体向好

房价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过去十几年间,重庆酒店市场也进入了投资开发的快车道,供给总量高速增长,酒店的产品类型也与之相伴发生了诸多变化。2016年前段开业的酒店多以传统经典的产品为主,如希尔顿、凯宾斯基、JW万豪等,主要面向商务和会议客人


随后,在重庆产业侧重点有所调整、城市形象开始转型的同时,本地的酒店产品也巧合的顺势而为,如尼依格罗、丽晶、来福士洲际、VOCO等更多元个性的酒店陆续开业。


资料来源|厚海数据平台·产业地图


但时至今日,相对其他西南主要城市来说,尤其是相对成都,重庆高档酒店的规模也并不突出。


资料来源|厚海数据平台·产业地图


成都凭借其较强的高附加值产业基础及时尚的城市形象,强化了其吸纳高端需求的能力,因此整体五星级酒店供应量最大且占比最高。


而反观重庆,其在以上两点的表现上则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未来伴随着悦榕庄、丽思卡尔顿酒店等品牌入市,这座城市的酒店供给端有望得到进一步更迭,进而带动酒店市场发展进入新纪元。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业务统


回归当下,高端酒店产品的相对缺乏也负向影响了整体酒店市场的集群效应和溢价能力。可以看到,旅游发展为重庆带来了充足的流量,重庆酒店市场住宿率表现优越,但平均房价水平则没有明显提升,常年徘徊于700元上下。


而与姊妹城市成都相比,重庆高档酒店的价格深度与其差距较为明显。究其原因,其目前高附加值产业基础不甚坚实、旅游深度及体验性仍有待提高导致现阶段高支付力需求不足;同时,产品体系亦不够丰富全面,供需双方皆施压。


社会餐饮挤压明显

餐饮收入略显逊色


餐饮,作为另一个酒店主要的营收板块,始终是许多酒店运营的挑战点。然而,重庆的餐饮收入相对其他代表性二线城市而言,则更显逊色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业务统计


一方面,在产品端,与充满新意、层出不穷的社会餐饮相比,酒店餐饮更新迭代较慢,普遍中规中矩,竞争力趋弱;


另一方面则是本地居民的高端消费意识尚未完全建立,因此重庆不论是本地消费者还是外地游客,都更加倾向于选择品类丰富,价格低廉的社会餐饮。


而为了应对社会餐饮的竞争压力,部分酒店餐厅也开始摸索创新,打造出诸如主题餐饮、高空花海用餐、景观餐厅等多种新营销模式,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斩获了一定热度,为酒店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而上述市场其在供需端、产品端以及主要营收板块等各方面表现,也导致了重庆酒店的整体经营毛利率承受较大压力,一度不及二线城市平均水平。


市场复苏预期领跑二线城市


尽管听起来「危机四伏」,但重庆酒店市场也同样浮现出了很多机遇。据浩华本周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酒店市场景气报告》显示,随着国内疫情管控政策的全面放开,有序的复商复市促使大众消费需求全面释放。


酒店市场延续上一季度回暖趋势,综合景气指数攀升至87,达到历史以来最高值。


数据来源|浩华发布


在具体指标上来看,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开后,被压抑已久的公众出行需求充分释放,使得出行流量大幅增长、酒店订单持续攀升,入住率成为提升酒店收入的关键推动力。


数据来源|浩华发布


在此番大势之下,重庆综合景气指数达到99,领先于其他主要二线城市,且较上一季度增长了80个指数点,而这主要得益于旅游需求的报复性增长。


重庆受访酒店第一季度住宿率水平位列二线城市首位,其中部分酒店实现了逾80%的平均住宿率水平,市场住宿率复苏斐然,使得从业者对第二季度保持十分乐观的预期。


投资热度稳中有升展现市场韧性


另一方面,重庆市场的投资热度也较为高涨,虽然其近年签约量相对逊色于成都,但市场要具备更强的韧性。


回顾过往三年,在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发展、地产「三道红线」调控政策的效力凸显、国际局势动荡,及疫情跌宕起伏的背景下,酒店投资市场势头渐缓。然而,在宏观环境因素起伏不定下,重庆酒店签约量在过去五年中仍然稳中有增。


数据来源|浩华发布


综上而言,重庆的酒店市场其实并非「危机四伏」,而是「危」与「机」并存。在此基调上,在重庆这片土地上,酒店行业或可拥抱下述两个趋势,谋取「大有可为」的未来。


首先是注重内容的挖掘。中国酒店行业高速发展的这二十年后,人们开始疲于标准化的设施产品,沉浸式的住宿场景愈加被大众需要。


酒店或许可以围绕体验塑造产品,通过引入具备某种技能与行业热情的专才打造切实深入的体验活动等,以城市精神与文化作产品的基底,帮助酒店提升场景记忆感。以情感价值进行产品赋能,以产品力提升「定价力」。


再者则是注重边界的交叠模糊,酒店需要转变空间应用的逻辑,不再就酒店的物理空间谈酒店的生意。过去,酒店各个板块的边线十分清晰,餐饮是餐饮,会议是会议,各项设施灵活转换能力较弱,限制了空间使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酒店市场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从资产的狂放开发到产品的精雕细琢之时,空间应用需要被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在效益层面更趋精细化。不断模糊传统酒店公区的边界,强调「灰空间」的打造,塑造「多功能融合地」,以达到多场景转化,或是这个传统行业在迭代转型时期的一个突破口。 


来源 | CHAT资讯


分享至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