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2月18日,大陆酒店整体RevPAR环比+5.0%,其中OCC环比走强3.3pct,ADR环比降幅为0.1%。
从区域对比来看,以凯悦的数据为例:2月前几周,凯悦中国的入住率高于美国,其中依赖商务旅行的大中城市中高档酒店表现更为优异。
只是,两次危机中美国酒店业都是用了4到5年时间,才让RevPAR绝对值完全恢复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中国酒店业从新冠疫情中挣扎起身又需要多久呢?
当然,在复苏开启之前,中国酒店的头部玩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战略决策。
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巨头在门店结构方面的战略调整。
当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疫三年对于低星酒店群体的冲击更大,而中高端酒店业绩则体现出一定韧性。下沉市场和轻管理究竟是不是个好生意?中国酒店是不是只有“迈向中高端”这一条未来之路?首旅的选择有没有道理?暂时还无需给出结论。
现在中国酒店业的共识是,酒店集团收编单体酒店作为加盟商,是一个大趋势。疫情期间三巨头的逆势扩张,以及中国与美国酒店市场连锁化率高达7成的差距,都指向了这个方向。
业主抱团后能起到什么作用?来看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