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坏账?催账无人还!央行:6个月内必须付款!逾期不兑!

发布时间:2022-11-25 09:35:28 浏览次数:467

11月以来,大量工厂宣布“提前放假”,催账成为各位化工老友年底最后一项工作!

年底催回款,你们开始催收了吗?开始兑付了吗?



承兑无门!商业票据还可信吗?

提到催款,就不得不提及承兑汇票。每到催款季,怎么承兑汇票就成为了各位老板最头痛的问题。

随着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国内企业发展影响,承兑汇票不能兑付的事件越来越多。商业承兑汇票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因依赖的是企业信用,相比银行承兑汇票(系银行信誉),商业承兑汇票的持票人面临着更大的兑付风险

近年来经常发生商业承兑汇票出现跳票、到期签收后未付款、直接拒付的情况。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8-2022年,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相关的案件从740件增加至4100件。


令中小企业“承兑无门”的不乏业内大企业。2018年鼎鼎有名的宝塔集团,曾开出超27000张假承兑汇票,金额高达280亿2022年6月山东鲁化公司擅自将其登记为股东以及冒用“中石化”字号开出大量假承兑汇票,导致持票人无法兑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鞍钢、中建、中铁、中水电、中交等大型企业均发生过假承兑事件,涉及金额高达上百亿元。

催账还钱!央行:6个月内必须付款!

时隔25年,新规出台,为中小企业“催账”助力!

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2022〕第4号令)(下称《办法》)。该《办法》明确以下内容:

一、承兑汇票首次被明确分为银行承兑汇票财务公司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承兑的商业汇票。

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对承兑人和贴现人提出相应的资质要求。银行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都要求两年内未发生票据持续逾期或者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行为。财务公司不得有重大违法行为或损害市场主体及公共利益行为,属于兜底条款。


三、商业汇票最长付款期限由1年调整至6个月。保护中小企业缩短账期目的非常明显。


四、承兑余额、保证金余额新增三项指标

1.最高承兑余额不得超过该承兑人总资产的15%

2.保证金余额不得超过该承兑人吸收存款规模的10%

3.承兑余额与贷款余额比例上限等其他监管指标,个性化设置。


五、《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为承兑余额和保证金余额比例要求设置合理过渡期(上述新增的三项指标),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办法》适用于纸质、电子商业汇票,付款人在商业汇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最长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同时,也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责任,金融机构不得为近2年不按时付款和披露信息的承兑人办理承兑、贴现、保证、质押等业务;对不实交易、欺诈承兑、违规贴现等违法行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国务院:6个月承兑!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新规出台,规范了承兑门槛,不不达标的承兑人、贴现人将面临处罚或暂停业务。压力促使企业积极付款,有望提高中小企业的收款效率和成功率。

但前期有不少企业踩过“承兑汇票”的大坑,商业票据还可信吗?

事实上,由于市场和经济动荡变化,此前的承兑办法已不适用,为了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更好地保障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新规涉及票据广泛,涵盖纸质和电子票据,缩短承兑期限为6个月,有利于减轻中小微企业占款压力,维护公平交易关系。并且求承兑人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强化票据惩戒,强化了对承兑人的信用约束机制。也促进商业汇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虚假开票、虚假贴现等行为发生。

取消承兑汇票?人民的呼声何时实现?
自2018年以来,承兑汇票问题一直为圈内人诟病。尽管承兑汇票被称为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噩梦,人大代表也多次建议取消承兑汇票,然而,票据市场仍在日益扩大。
尽管《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并将在2023年1月1月实施,但毕竟市场化的供应链中,大企业依旧强势,就算有充足的资金也有可能拖延中小企业账款。而且市场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大多数大企业也存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以票据形式的应收应付账款也是必然存在的。倘若没有票据或票据期限超短,也会造成大企周转困难,最终还是反噬给中小企业,增加中小企业的收款难度。
承兑汇票很难在一时间尽数取消。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建立健全高效、低成本的票据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各企业还是要在相关业务上多留个心眼,避免假票,近几年政策规则收紧,正常兑付应该不成问题。

分享至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