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员工培训和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如何快速的让员工上手,并且减少员工工作中操作的漏洞,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情。这样不仅仅会减少培训投入,也会降低管理者管理的难度。
彭老师通过实践总结,如果可以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是相对可以解决员工工作少出错的问题。
当下的员工,无论是前台的年轻人还是客房的大姐们,如果缺少责任心和注意力,有时候工作就会出错。
比如:前台员工由于没有客人正在看手机,当客人来的时候,员工为客人办理入住,这样的场景下员工容易出错,因为员工需要把注意力从手机中迁移到办理入住手续上。
如果形成岗位工作标准化,并强制训练,就不容易出错,哪怕有外在的干扰,出错的概率也会很低。
传呼机时代,彭老师曾经去过传呼台,看见发送信息的员工,一边聊天一边打字也不会出错,因为打字打得太熟练了。
岗位工作标准化可以从如下三步入手:
第一、做好分工
在分工之前,需要把部门的工作内容梳理一遍。彭老师曾经看到过个别的酒店没有部门职能,我也问过对方,岗位工作从哪里来的,最后告诉我是靠经验编写的,这样岗位工作内容很容易有遗漏。
这里的分工就是岗位职责也叫岗位说明书,在说明书中界定清楚这个岗位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明确这个岗位内部和外部工作关系,突出这个岗位工作重点等。
分工是合作的基础。很多酒店问题不断的原因之一就是分工不清晰。
第二、做好岗位工作标准
按照工作班次不同,把正常规律性的工作进行 排序,并且明确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结果。在工作结果上需要量化,时间、次数、质量等或者需要描述清楚工作结果。
岗位工作标准最好是一页纸,然后通过岗位工作标准,可以判断这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易程度,也是对这个岗位评估的一个依据,也是酒店组织定编的一个依据。
第三、工作流程支撑
这里的工作流程是指对于每件事的工作标准。上面的岗位工作标准是指对于这个岗位每天都应该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工作标准。
其差别一个是对岗位,一个是对事情。
酒店可以把一线所有的岗位按照上面的逻辑编写岗位工作标准,比如:前厅部门就有前厅经理、前厅主管、接待员(三个班次)、管家、礼宾等岗位,然后 强化训练和检查,这样就会容易让这样的标准化落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较好地改善工作效果。
当把一线岗位工作标准搞定后,就可以编制二线的岗位工作标准。如果酒店流程不完整,则需要把一线和二线的主要流程全部进行完善和归类,否则,流程不支撑,至少应该把核心业务流程全部梳理一遍。
结果,岗位工作标准不仅仅对人有价值,在事这个层面也会有标准可依。